- 众捷汽车创业板IPO注册生效
- 深交所案释板块定位:主板申报不支持以区域市场数据作为依据
- 甘肃能化拟投资建设火|尊龙d88人生就是博!电项目
- |d88尊龙真人网址医诺生物:申请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深交所上市辅导备案及其进展公告
- 上市公司动态 海康威视2024年净利同比降1523%晶澳科技、和辉光电拟“A+H”赛力斯并购超级工厂获批
- 众捷汽车IPO“注册生效”计划募资约422亿元
- 联泰环保跌100%成交额132454万元近3日主力净流入-30296万
- 每周股票复盘:和远气体(002971)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更正及定向增发获深交所受理
- 迈百瑞IPO折戟 关联交易等问题待解
- 【投融资动态】乘乘集团A轮融资融资额超亿人民|尊龙凯时币投资方为中国风投
在业务合作上,二者联系紧密★,荣昌生物是迈百瑞的第一大客户。2021—2022年,迈百瑞来自关联方客户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6437.23万元、8048.08万元及1★.65亿元★,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0.06%★、21★.22%及32★.66%。其中,关联方荣昌生物带来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5★.26%、14.06%及12%★。
从股权与人员架构来看,迈百瑞与荣昌生物共享实控人。王威东、房健民等10人既是迈百瑞的共同实控人,也是荣昌生物的实控人。其中,房健民在迈百瑞担任董事长★,同时兼任荣昌生物首席科学官;荣昌生物董事会秘书温庆凯在迈百瑞任职董事。“这种人员的交叉任职★,使得两家公司在战略决策、日常运营等方面的界限变得模糊,市场担忧迈百瑞的经营决策难以完全独立,可能会受到荣昌生物的过多干预。”医药投资人士朱奎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★。
经济学家★、新金融专家余丰慧表示,高负债率会限制公司的经营灵活性★,因为公司需要将一部分资金用于偿还债务或者利息★,而无法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业务拓展和研发等方面。同时,如果公司负债过高,会面临一定的流动性风险。
自过会之后,迈百瑞的上市进程却陷入僵局。在近20个月的时间里★,迈百瑞始终未能向证监会提交注册。直至2025年2月16日晚,深交所网站发布信息,因迈百瑞和保荐人申请撤回IPO申请文件,深交所决定终止对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审核。至此★,迈百瑞长达近两年半的IPO之路画上句号。
随着迈百瑞创业板IPO撤单★,上海建发致新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★“建发致新”)成为目前深市闯关IPO的唯一一家医药企业★。建发致新目前处于上市委会议通过阶段★,等待提交注册★。而在上会阶段★,建发致新曾遭暂缓审议★。
同时,建发致新流动比率、速动比率较低,报告期内,建发致新流动比率分别为1.19★、1.14★、1.13和1.12★,速动比率分别为1.1、0.95★、0.9和0★.9。
迈百瑞成立于2013年★,是一家聚焦于生物药领域的CDMO企业★,专注于为单抗★、双抗★、多抗、融合蛋白、抗体偶联药物、重组疫苗★、重组蛋白等生物药提供专业化★、定制化★、一体化的CDMO服务★,可覆盖从早期研发、细胞株开发、生产工艺开发、分析方法开发★、质量研究★、临床样品生产、国内外IND/BLA申报到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的全链条环节★。
经过两轮审核问询答复及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后,2023年6月16日,迈百瑞迎来关键节点。创业板上市委召开会议对其IPO进行审核,最终迈百瑞成功过会。
此次IPO★,建发致新拟募集资金不超4★.84亿元★,投向信息化系统升级建设项目、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服务项目、补充流动资金三个项目,拟分别投入募资额1.4亿元、1★.04亿元、2★.4亿元★。
“一旦荣昌生物经营状况恶化,减少与迈百瑞的业务合作,迈百瑞的营收和利润增长将难以为继,甚至可能出现业绩大幅下滑的情况。”朱奎表示★,市场对迈百瑞业绩增长的可持续性和独立性产生怀疑并非空穴来风,其与荣昌生物的深度绑定关系确实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,这也成为其IPO进程中的一大阻碍。
深交所官网显示★,建发致新创业板IPO于2022年6月29日获得受理,2022年7月15日进入已问询阶段★。2023年6月15日,建发致新获得上会机会★,不过此次上会遭到了暂缓审议★;2023年11月15日★,建发致新再度获得上会并最终获得通过。不过,已经上会通过超一年,建发致新IPO仍未提交注册。
建发致新表示,由于公司所处的医疗器械流通行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,日常经营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,因此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较高,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较低。若未来银行贷款政策全面收紧或银行利率大幅提升,或者公司不能获得长期资金来源和其他融资保障措施★,使得公司经营资金出现短缺★,则可能影响公司的稳定经营。
报告期内,建发致新业绩整体呈上升趋势★。财务数据显示★,2020—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,建发致新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85.42亿元★、100★.24亿元★、118★.82亿元、74.99亿元★,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1★.6亿元★、1★.67亿元、1.74亿元★、8963★.82万元。
针对公司相关问题★,北京商报记者向建发致新方面发去采访函,但截至记者发稿,未收到公司回复。
招股书显示,2020—2022年,迈百瑞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呈现增长态势★,营业收入从2.17亿元增长至5.08亿元,净利润扭亏为盈增至1.32亿元。但市场对迈百瑞业绩增长的可持续性和独立性产生质疑。
2022年9月28日,深交所正式受理迈百瑞的创业板IPO申请,标志着这家聚焦生物药领域的CDMO企业正式开启上市征程。同年10月26日,迈百瑞进入问询阶段★,但在财务数据披露方面,因项目金额符号错误,导致2019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列报披露出现近3.9亿元的重大差异,迈百瑞及相关责任人收到深交所监管函。
外部因素同样不容忽视。朱奎指出,在行业竞争方面,近年来CDMO市场新进入企业不断增加,仅2023年就有15家新企业涉足,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。在政策监管层面,随着药品审批制度改革,对生物药生产工艺验证★、质量控制等要求更加严格★,迈百瑞在合规成本上大幅增加。资本市场环境上,当前对生物医药企业IPO的估值趋于理性★,投资者对企业盈利能力和成长空间提出更高要求★,这使得迈百瑞在此时冲击IPO面临较大的压力。
荣昌生物近年来持续大额亏损★,财务状况不容乐观。近日荣昌生物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★,预计2024年营业收入约17.15亿元,同比增长约58%,然而净亏损却预计高达14★.7亿元。自2020年上市以来,荣昌生物仅2021年因海外授权交易实现盈利,其余年份均为亏损,近三年时间亏损约40亿元。
拟募资补流的建发致新★,报告期内持续进行现金分红。招股书显示,2020—2022年,建发致新现金分红金额分别约为9735.71万元★、5819★.05万元★、7161.9万元,合计约为2.27亿元。
关于迈百瑞撤回IPO申请的原因及其后续IPO计划,北京商报记者致电迈百瑞进行采访,但截至发稿,尚未收到任何回应★。
荣昌生物正值多事之秋,核心技术人员相继离职之后,关联公司烟台迈百瑞国际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迈百瑞”)的创业板上市也宣告终止。2月18日,北京商报记者从深交所获悉,迈百瑞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审核已正式终止。迈百瑞的IPO进程历时近两年半,其申请于2022年9月28日获受理,2023年6月16日成功过会,但此后一直未提交注册,直至审核被终止。在此次上市折戟背后,迈百瑞招股材料中的低级财务错误★、频繁关联交易等问题备受关注。
招股书显示,建发致新作为全国性的高值医疗器械流通商,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直销及分销业务,并为终端医院提供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(SPD)服务。2020—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★,血管介入器械为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★,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81★.93%★、70★.53%、63★.9%和60★.77%。
报告期内,建发致新资产负债率持续走高。财务数据显示★,2020—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,建发致新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2.43%、86★.94%、87.39%、87.76%,呈上升趋势。其中,报告期各期末,公司负债总额分别为58★.19亿元、66.12亿元、79★.14亿元和91.47亿元,总体呈上升趋势。